第6章(第1页)
🎁美女直播>
Writtenonwater(水上写的字),是说它不持久,而又希望它像谣言传得一样快。
我自己常疑心不知道人懂不懂,也从来没问过人。
《红楼梦》的一个特点是改写时间之长——何止十年间“增删五次”
?直到去世为止,大概占作者成年时代的全部。
曹雪芹的天才不是像女神雅典娜一样,从她父王天神修斯的眉宇间跳出来的,一下地就是全副武装。
从改写的过程上可以看出他的成长,有时候我觉得是天才的横剖面。
改写二十多年之久,为了省抄工,不见得每次大改几处就从头重抄一份。
当然是尽量利用手头现有的抄本。
而不同时期的抄本已经传了出去,书主跟着改,也不见得每次又都从头重抄一份。
所以各本内容新旧不一,不能因某回某处年代早晚判断各本的早晚。
这不过是常识,但是我认为是我这本书的一个要点。
此外也有些地方看似荒唐,令人难以置信,例如改写常在回首或回末,因为一回本的线装书,一头一尾换一页较便。
写作态度这样轻率?但是缝钉稿本该是麝月名下的工作——袭人麝月都实有其人,后来作者身边只剩下一个麝月——也可见他体恤人。
在现在这大众传播的时代,很难想象从前那闭塞的社会。
第二十三回有宝玉四首即事诗,“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荣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录出来各处称颂”
。
看了使人不由得想到反而著书人贫居西郊,满人明义说作者出示《红楼梦》,“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
,可见传抄只限戚友圈内。
而且从前小说在文艺上没有地位,不过是好玩,不像现代苏俄传抄地下小说与诗,作者可以得到心灵上的安慰。
曹雪芹在这苦闷的环境里就靠自己家里的二三知己给他打气,他似乎是个温暖的情感丰富的人,歌星芭芭拉史翠姗唱红了的那支歌中所谓“人——需要人的人”
,在心理上倚赖脂砚畸笏,也情有可原。
近人竟有认为此书是集体创作的。
集体创作只写得出中共的剧本。
他完全孤立。
即使当时与海外有接触,也没有书可供参考。
旧俄的小说还没写出来。
中国长篇小说这样“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是刚巧发展到顶巅的时候一受挫,就给拦了回去。
潮流趋势往往如此。
清末民初的骂世小说还是继承《红楼梦》之前的《儒林外史》。
《红楼梦》未完成还不要紧,坏在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疽——请原谅我这混杂的比喻。
《红楼梦》被庸俗化了,而家喻户晓,与圣经在西方一样普及,因此影响了小说的主流与阅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