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见或不见(第2页)
🎁美女直播只是,选谁的诗还需好好考量。
之前,他写的两首诗,《山木》的原作者是littlesen,起初发表在燕大的bbs,然后红遍网络。
《十诫诗》是以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一首情诗翻译版为基础,又由后世的网民几经增减,才有了他发表的最终版。
这两首诗都是探讨情的,可见,情之一字最为感人,也最受当下时代文学青年的欢迎。
而后世有一位诗人的作品恰好对情的探讨非常深刻,加上作品很有仓央嘉措诗歌的味道,其作品被误认为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这位作家就是当代女诗人扎西拉姆。
后世,冯大导演的电影《非诚勿扰2》捧红了一首小诗《见与不见》。
片中李香山的女儿在父亲临终前的人生告别会上送他的诗。
它探讨了爱与生命两大主题,内敛而深情,不少观众热泪盈眶。
其作者一度被传为17世纪著名诗人仓央嘉措,其实原作正是扎西拉姆。
而《见或不见》的本名则是《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就这首诗了。”
姜玉楼有了决定。
他决定写这首诗,除了意境深远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通俗易通。
现代诗一般都很直白,这首《见或不见》也不例外。
其实这就很好,诗歌本来就是用来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
比如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便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再举一个例子,白居易每次写完诗,一定要询问一个老妇人说:“您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
老妇人说能理解,他就记录下来,如果说不能理解,就重新修改,一定让老妇人理解之后,才罢休。
他的这种行为,正是体现了一种通俗易懂的文学创作风格。
拿定主意后,姜玉楼在稿纸上写下了诗的名字《见或者不见》。
接着,回忆了一番内容,才一笔一划地用楷书写道:“你见或者不见……”
全文十七行,加上标点符号也不过三百零一个字。
一首三百余字的情诗要两百多块多吗?
不多,姜玉楼有信心,凭借他的这首诗,延河文学可以创造出超过百倍的利润。
等他写完后,已经是深夜了,宿舍里的小伙伴也早就入睡了。
“哈。”
姜玉楼打了个哈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