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无心人(第1页)
🎁美女直播没过多少天,消息就传来了,“桑结”
原来是格鲁大活佛第五世达赖喇嘛。
第二年春播过后,曲珍就削为尼,到南边一个叫乌坚岭的宁玛宗小庙出家。
她学经文很用功,那张纸她能读懂了。
乌坚岭寺在达旺镇以南,相距近百里地,坐东向西,位于一面陡坡中腰的小山洼里。
说是寺,其实很小,只有里外两间小屋,各不过o平米,外间是小佛堂,供一尊观音菩萨,两侧为黄绿度母,里间是居室,佛龛里供着莲花生大师。
曲珍出家时,寺内只有一位年逾五十的老尼,叫却央,原是达旺镇一家富户的女儿,年轻时即作了尼姑。
这里的人基本都是门巴族,信仰宁玛宗。
早先,宁玛宗僧尼没有完全出家的,或在家修行或半出家。
半出家者与家庭保持着联系,家中有事或农忙时都回去,返寺时从家中带走一些粮食、酥油,每年还到附近化缘数次,补贴寺内日用。
乌坚岭寺方圆数十里内几乎没有十户以上的居民点,因为可耕地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很零碎。
寺建好后,成了这一带的中心,每二个月一次的庙会,人们来上香拜佛,家中有病人或亡者的要请却央念经祈祷,生了孩子要到庙里取名,请却央摩顶赐福。
这一片地方只有却央有一根钢针,还是数年前从家里带来的,谁家女孩儿出嫁都要请却央用钢针在衣服上绣一朵小花。
庙会时村民拿来多余的一点物品互相交流,有时外地小贩也来。
庙会更是村民们的聚会场所,家长里短、佚闻趣事,将二个月来储存的信息彼此交换,掏光了,回去再装,其实装二个月也没多少信息,他们祖祖辈辈没有迈出过这深山野林,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他们知道有个圣城拉萨,不过那太遥远了,近处知道有个达旺镇,去过的人也不多,如果谁去了一趟就会风光一把,装一大堆新闻回来讲给别人听。
门巴族性格豪放、能歌善舞,庙会自然也成了青年男女的歌舞盛会,直到今天,门巴拉伊、达旺腰鼓、对对舞仍享誉全藏。
百姓们都穷,布施给乌坚岭寺的香火钱很有限,却央和曲珍过着清贫的日子。
但这丝毫不影响她们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她们自学医药方面知识救助病人,教村民儿童识字念经,天旱时做法事诵咒祈雨,年成不好时领着妇女外出化缘。
她们就是这一带村民心目中的活佛,寺庙是人们灵魂的依托。
曲珍出家的头二三年,主要是跟着师父学习识字、文法,也听师父讲佛教的历史、故事。
她很刻苦,悟性也不错,生活上勤快、体贴,与师父情同母女。
通过学习,曲珍明白了自己所学教义为宁玛一宗,祖师为莲花生大师,本尊为观音猛状化身——马头明王,神器金刚橛为大护法。
初听师父讲经时,曲珍感到教义庞杂,概念晦涩。
却央开示:“教义是历代先师感悟的累积,可资借鉴,成佛无同路,法门八万四,各取究竟方便,后人学佛要重在根本上下功夫。”
“师父,宁玛根本是什么?”
曲珍小心翼翼地问。
“大圆满法。”
稍顿,师父说,“这是佛教的根本之法、无上之法。
人心本净,来到世上受尘垢沾染,造下恶业,轮回下三,学佛就是将沾染的尘垢除去,若能将心安于一境,就可即身成佛。”
听到这里,曲珍忽然想到“桑结”
信中所写,问道:“师父,弟子听人讲过‘诸相皆空’,不知是什么意思?”
却央瞅了徒弟一眼,说:“诸相皆空与‘安于一境’意思相通。”
看曲珍一时不解,又说,“人心受沾染是由于‘着相’,世间万相,易受诱惑,故要修‘安于一境’,对万相不起意。
汉人叫‘佛心无住’,是讲不要将心安放在某一相上,也就是不要‘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