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1页)
🎁美女直播>
莫言对自己的这部小说其实并没有把握,因此,“每当朋友问起我在这本书里写了些什么时,我总是吞吞吐吐,感到很难回答”
(P513)。
可是,交出稿子的两天后,他就“突然明白,我在这部小说里写的其实是声音”
。
(P513)这可不是一个能让人满意的回答。
声音?什么声音?声音里有什么?莫言自然没有进一步解答,因为他说不出来。
莫言担心“我的这部小说不太可能被钟爱西方文艺、特别是阳春白雪的读者欣赏”
。
他的担心并不多余,但他的关于文学欣赏的理念是错误的。
真正的好作品并不拒绝哪一类读者,而是向一切具有正常欣赏能力的人开放。
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作家,还是批评家,都要有勇气指出什么是失败之作,正像我们应该有眼光辨别出什么样的作品才是优秀之作一样。
但现在的情形,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辨别艺术的真伪更加困难,原因是虚假作品的外表价值不但不比真正的作品低,而且往往比真正的作品高”
。
(雪莱:《为诗辩护》[A].《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P226)评论家常常会被这种“外表价值”
所迷惑,因此,别林斯基的担心并不多余,他们在这样情况下,确实很难分清“虚假的灵感和真正的灵感,雕琢的堆砌和真实情感的流露,墨守成规的形式之作和充满美学生命的结实之作”
,到最后,他们便“无的放矢、语无伦次,错过了大象,却把甲虫当成了宝贝”
。
(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P223—224)坦白地说,《檀香刑)也只不过是一只“甲虫”
,虽然它有色彩斑阑的“外表”
,但这只能让我们称它为一只华丽的“甲虫”
,而不能称它为“大象”
。
“贾平凹”
三个大字蒋泥贾平凹的“病相”
报告
贾平凹的“病相”
报告
□蒋 泥
我一朋友在北京地铁口买了本书,上有“贾平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