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1页)
🎁美女直播>
一 深入生活 深入底层 充分认识中国社会的现状
我读了一部王安忆的新著《我读我看》,其中有一篇附录叫《读书日记》。
透过王安忆的读书日记,我发现了王安忆们为什么会创作资源枯竭从而胡编滥造的秘密。
从1995年12月24日开始,到2000年底,王安忆有一两年内几乎两三天就会看一场电影、录像和戏剧或听一场音乐会,共75场,平均不到一个月一场。
可想而知,王安忆的主要精力就是看杂志和看电影,业余生活一般只有开会和参加笔会,何其单调。
没有生活,即使是伟大的天才也会死亡。
有些生活中的真实,即使是做梦也想象不出来,更何况王安忆还要机械化生产。
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闭门造车无异于坐井观天。
再加上王安忆生活经历尚浅,知识结构尚窄,阅读范围单调而不求甚解,怎么能写出大悲悯、大视野、大感悟、大苦难的大气之作呢?
二 对文风和观念进行彻底的革命
川籍学者毛喻原先生在《论汉语的险境和诡谬》一文中认为:“语词是一种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能够规定意识边界的精神,更是一种能够突破这种边界,让意识向更多的维度拓展的精神……汉语从没有顾及、垂怜过汉人生活世界的存在真情。
国人的罪孽,在汉语中找不到表述。
在沉重的现实生活面前,汉语所表现出的那种莫名其妙的冷漠、麻木、潇洒、逍遥和轻逸确实让人吃惊……”
毛先生甚至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产生不了诸如《圣经》那样的名著,和汉语本身的缺限以及几千年的专制话语体系有很大关系。
可想可知,王安忆们冰冷麻木的话语方式对汉语的损害和中国文学的误导是严重的,我们每个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刽子手。
话语似有偏颇,却道出了中国文学的真相。
其实,方法代替不了内容,手段也不代表精神。
就仿佛毛笔,虽然是传统的一种书写工具,但如果书写的是苦难、怜悯、慈悲、批判方面的内容,那就不失其价值,无论是行书、楷体或是隶书,那确实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电脑是最先进的书写工具,照样可以传播封建迷信和下流消息。
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没有思想就不能深刻地观照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没有精神,文学就会永远停留在黑暗的深渊。
思想观念的革命,是文学革命的根本。
我们不妨通过王安忆和画家陈丹青的一段对话来戳破其陈腐的思想:
陈:比方写性,那个时候也写性,我们那会儿的那种性,压抑的原因有很多,政治的、社会的,非常扭曲的那种,现在的压抑,可能背后压他的那个东西比我们的简单多了。
另外,我们那个时代一大块一大块东西存在我们心里面,然后我们要把这个东西端出来,在端的时候就能看到感受到很丰富的东西,噢,原来憋在里头这么多东西。
可是时代并不总是那么深刻、那么有意思,或者那么适合艺术家去把它表达出来。
我们那个大时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特别适合做艺术的人去表达它。
王:今天这个时代好像东西太多。
陈:东西太多,很复杂,也很肤浅。
王:声音也太多。
陈:五光十色。
王:我觉得现在人的思想还不如我们那时候自由呢,我们那时候空间大,因为什么都被取消了,所以空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