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跨过鸭绿江 确定指挥权(第2页)
🎁美女直播志愿军中不少是来自东北的士兵,通晓朝鲜语,双方沟通并不算困难。
这些溃退的士兵神情恍惚,毫无战斗意志。
当他们看到志愿军手中的武器甚至还不如自己的装备时,纷纷摇头叹息。
有些人拉住志愿军,焦急地询问:“有飞机吗?有坦克吗?”
当得知没有时,沮丧地转身离去。
o月日凌晨四点,温井西北约o公里处的一个废弃金矿——大榆洞,两军统帅终于会面。
先向金日成通报,志愿军已开始行动。
批入朝参战的部队包括四个军、十二个步兵师和三个炮兵师,人数约为万。
此外,作为预备队的两个军,大约万人也将在近日入朝。
为防止突情况,中国还计划抽调二十多个师,作为第二、第三批部队入朝,总兵力投入将达到o多万人。
随后,又对金日成讲述了拟定的作战方案。
志愿军打算在平壤、元山线以北至德川、宁远线以南打防御战,争取保住一块根据地,半年内敌军来攻则依托阵地将进犯之敌分割歼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敌不攻则我不动,半年后利用苏联运来的新型武器换装部队,空中和地面均具有压倒优势后再打出去。
但这个计划能否实现让人担心,因为美李军前进度太快,希望人民军能尽可能迟滞敌军前进,为志愿军进入阵地构筑工事争取时间。
人民军主力被隔断在敌后,都在忙着撤退,连联络都困难无比,送信得靠人提着脑袋越过战线用腿跑,出去的人连一个都没有回来,全部消失在残酷的战争旋涡里了,谈何迟滞!
金日成手上只有不到四个师的兵力,还有一个工人团。
一个坦克团在长津附近,一个师驻守在德川、宁远以北,一个师在肃川,另一个师在博川。
而且,这些部队都是刚刚组建的新编队,不仅武器匮乏,人员不足,兵员也几乎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完全没有战斗力。
在听取了朝鲜战况后,再根据敌军迅推进、以及我军难以占领预定防御阵地的战场实际,先前“先行防御、再行反攻”
的战略计划,已无法实现。
原有部署必须调整,要放弃以防御为主的方针,主动寻找战机,在机动中歼灭敌军。
由于之前异常顺利的进军,美军的第集团军、第o军和韩军队都在分头冒进,完全不顾军队的阵型,部分军队为了早点到达鸭绿江,完成麦克阿瑟的任务,甚至出现以营、连为单位狂飙突进的现象。
兵力纵向十分分散,这已经犯了兵家大忌。
o月日凌晨至上午点,电波在大榆洞和北京之间不停穿梭。
中央接连三次指示:“现在不是考虑防守反击的时候,不是等待部队集结后再打击敌人的时候,而是要抓住战机,力争在几天内对敌人展开打击。
志愿军应立即投入战斗,通过运动和穿插将敌人分割包围。”
o月日中午点,兵团司令员邓华和副司令员洪学智赶到大榆洞,与大将军会面,传达了中央的指示。
o月日,韩先楚、解方以及第十三兵团的指挥机关抵达大榆洞,各军和师的联络迅打通。
当晚,在大榆洞一个简陋的工具棚内,召开了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
会上建议将第兵团领导机关改为志愿军领导机关,同时原兵团的指挥人员也将升任为志愿军的指挥人员。
这相当于让第兵团全体指战员整体提升了一个级别,后续入朝的其他兵团也将由他们进行指挥。
在抗美援朝期间,共有六个志愿军兵团入朝作战,分别是由邓华指挥的第兵团、宋时轮率领的第兵团、陈赓和王近山的第兵团、杨得志的第兵团、杨成武的第o兵团以及董其武的第兵团。
这六个兵团在战场上均取得了显着的战绩,然而从整体战果来看,第兵团的表现尤为突出。
第兵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野的第兵团,最初编有第军、第军和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