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为后计(第1页)
🎁美女直播李如愿在寿春并没有停留过久,留下次子李峻出任淮州刺史,北道大都督,又委任兄弟李如慈为接替了辅国大将军谢盎的豫州刺史,驻防钟离,随后带着长子和一众留守的族人以及士兵家眷开始南迁。
未来他的大本营已经确定了,京口,李氏部曲家眷和族人也会前往京口安置。
而这一路上,他还要去见徐州刺史东海王桓玠,以及扬州刺史萧恪,徐州是抵抗北朝的最前沿,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至于扬州则是跟建邺隔江相望,都是江北重镇,因此在回建邺之前,他是一定要把这两个重镇跟李氏的关系再梳理一遍,该谈的要谈。
同时该出让的利益要出让,以保证整个江淮之间的稳定,这样他才能腾出手来解决江东。
这次队伍极为庞大,足有十余万人,幸亏一路都是水路,李如愿又调集了几乎能搜罗到的全部船只,用以运送如此庞大的队伍。
到达徐州的时候,桓玠特意让他的儿子桓纶过来迎接。
并且带来一个不算太好的消息,桓玠已经病重了。
李如愿并没有任何的怀疑,直接带着亲卫进入了徐州治所彭城,看望桓玠。
病榻上的桓玠看到李如愿第一句话反而是埋怨道:“如愿入城如此神速,想必轻装入城,我若有二心,如愿如何自处?”
李如愿看到病榻上的亲家,也是彼此相互守望多年的老战友也有些动容道:“若非不是玉汝你治下彭城,我又怎么敢如此行事呢?”
桓玠虽然是宗室,但不算近枝,玉汝是他的字。
桓玠是昭武帝桓宣的堂侄,是因为军功才一路做到徐州刺史,东道大都督,被封为东海王。
二十年前的寿春之战,他也是其中为数不多参战的宗室大将。
他坐镇徐州,跟李如愿相互呼应,彼此互助十数年。
包括数年前的彭城之战,北赵二十万大军进攻徐州,当时所有援军都畏惧北赵兵锋,朝堂甚至有声音传出来要放弃徐州,一说到出兵救援又推诿扯皮,只有李如愿率八千精锐前往救援,战后桓玠还将自己的嫡女嫁给了李如愿的次子李峻。
因此在桓家宗室之中,最有能力的,麾下队伍也最精锐的桓玠在李如愿起兵南下的过程中完全是静观其变。
实际上桓玠如果配合桓经进攻寿春,那战事的结果完全可以改变。
但就是这个按兵不动,让李如愿可以相当从容的在建邺跟勤王联军打起了消耗战。
这种看似静观其变的表态,已经足够让李如愿心怀感激了。
“玉汝,你在徐州坐镇也有十数年了,这次与我一同回建邺如何?徐州刺史就让你家大郎继任,由你出任大司马,你看如何?”
寒暄过后,李如愿也道明了自己的来意,邀请桓玠去建邺任职修养。
病榻的桓玠起身坐了起来,然后叹息道:“若我身体康健,少不得要跟你要个公位,如今却不行了,好不容易熬过冬天,这身体还是不爽利,怕是不能成行了。
至于我家大郎,还是让他跟你去建邺吧。”
李如愿闻言叹气道:“玉汝这是什么话,你若不能成行,诸子当尽孝于榻前,你我相交二十年,何至于还要如此?”
桓玠的意思是你要不放心,你把最成器的长子带过去,李如愿却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他也不是来要人质的。
他其实是想让桓玠跟他一起去建邺,帮他压制建邺的宗室。
但现在看来对方的身体恐怕的确不适合舟车劳顿,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两人又聊了许久,看到桓玠身体有些乏累,才告辞离开。
李如愿走后,卧在病榻上的桓玠将自己的儿子桓绯,桓纶全都叫到了身前,嘱咐了一番,并很直白的告诉他们,不要对桓家宗室的其他人抱有幻想。
“当日徐州大战,持续半年之久,除了李大将军,没有一兵一卒前来支援我彭城,此辈皆是鼠目寸光,不足与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