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战国局势秦篇(第1页)
🎁美女直播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o8年)秋,甘茂出使魏国,以“共享伐韩之利”
为诱饵,争取魏王,并施以政治军事压力,与其建立了秦魏联盟,魏国答应出兵助秦,共伐韩国。
甘茂返回秦国后,与秦武王订立息壤之盟,秦武王表示将全力支持甘茂,派其与庶长封率军攻打宜阳。
左丞相领上将军甘茂精神大振,决意以赫赫武功在秦国站稳脚跟。
他本是楚国下蔡的一个布衣之士,当年被频繁出入楚国的张仪说动入秦,又经樗里疾直接引荐给秦惠王,做了执掌机密的王室长史。
这长史虽然兼领宫廷禁军,毕竟是文职大臣,在战国刀兵之世尚不是一等一的重臣,也不是名士谋求的功业目标,甘茂自然不甘久居在如此职位上。
也是机遇际会,秦惠王恰恰在晚年得了怪诞的疯癔症,太子嬴荡又恰恰需要一个老师,张仪、樗里疾与司马错三位大才权臣,恰恰又忙得无法承担这个需要时间的职责。
于是,秦惠王临机决断,教甘茂给太子做了没有太子傅爵位的临时老师。
恰恰这个太子嗜兵好武,与精通杂学、好谈兵事机敏快捷的甘茂竟分外投机。
此时又恰逢秦惠王疯癔症经常作,甘茂自然成了太子斡旋朝局的柱石人物。
至秦惠王骤然崩去,张仪司马错先后去职离朝,甘茂在三个月内连升了六级爵位,做了丞相兼领上将军,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在秦国历史上独一无二。
然而,甘茂很清楚,在极为看重军功的秦国,不管你是何等高爵重臣,没有赫赫战功,便不能在秦国站稳脚跟。
赫赫大功如商鞅者,若没有一战收复千里河西的大手笔,在秦国也不会形成举国世族连同秦惠王一起也无法撼动的根基,生前如圣,死后如神,使秦国朝野永远在商鞅的轨迹上行进。
在权力上,甘茂虽然无限接近商君,但在影响力上根本就是云泥之别。
且不说秦国民众大多不知甘茂为何许人也,便是在朝堂上,他这个丞相兼上将军也远不能如张仪那般轻易决定国家的走向,特别是外交方面。
军事上,他更是远不能如老将司马错那般牢牢掌控着军心。
甚至还有一个老好人一样的右丞相樗里疾杵在那里,作为秦王的叔公,备受重视,相比而言,甘茂的丞相之位就像个花架子。
而作为一个醉心兵事的新秦王,这无形之中也使得甘茂的上将军权力大打折扣,充其量也就是个管理军务和后勤粮草辎重的国尉而已。
但哪怕是国尉,他也不能真正地行使国尉的权力。
国尉府的那些大小司马及各级将领,每一个个都是浴血杀出来的悍将,都有着军功爵位,都能历数秦国名将的用兵战例,没有公认的大才或军功,根本无法如臂使指地指挥他们,会遇到无数磕绊。
这一切,甘茂都看很清楚,他没有张仪那样纵横捭阖的口才和无耻,注定走不了他那条路,不打几场大胜仗,他在秦国的地位将一直尴尬下去,他的职位最终大概率会被别人所替代。
而被他说服攻韩的武王给了他扬名天下的机会。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就要来了……
就在大军开出函谷关的那天晚上,前军主将白山带着一干将领来到中军大帐,竟劝甘茂停止兵宜阳。
甘茂没有作,只是黑着脸冷笑道:“白山,你身为大将,不知王命不可违么?”
白山不卑不亢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今日宜阳已经有备,我军纵然浴血攻下,究竟所得何益?望上将军陈明君上,莫使秦国锐士血流无谓。”
甘茂压着怒火正色道:“白山,秦王对本上将军说过一句话:兵车通三川,秦军入周室,死无恨矣!此乃秦王雄图大略也,尔等敢以些许伤亡阻挠秦王大计?”
帐中一时肃然无声,却有一个年青将军从后排走出拱手道:“上将军此言差矣。
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何能以秦王率性一言,而决大军所向?”
“混账,竟敢如此犯上,妄议王上!”
甘茂终于忍不住了,拍案霍然起身。
“末将千夫长白起,心下有言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这个白起平静冷峻,全然不像一个小小的千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