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以物诲弟子(第2页)
🎁美女直播这门生倒是一个聪慧之辈,一点就通。
听到白鼎公所问,连忙躬身拱手回道:“弟子懂了,这作学一途,难如行路,文章所成如同行至所达之地,求学之路便如同这路上所长的见识,故而行路不可太顺,太顺则见识太少,这研墨行文便如同是在走路,必要在此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弟子多谢老夫子点拨!”
说白了,人的见识与感悟都是从逆境中获得的,凡事若是太顺利,所获得的见识与感悟便会少上许多。
做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若是未经思考、推敲、修改,所写出来的文章也必定是肤浅之作。
而研墨行文在此被比作一个思考过程,虽然会有诸多不顺,但必会有所收获,所以不必急于一时。
那门生恭恭敬敬地带着礼品退下,不过白鼎公倒是很满意的点了点头,有种“孺子可教”
的感觉。
其实,这比收到礼物更让他感到开心。
第三位门生怀中抱了一个锦缎的包裹,邵曦看后还觉得纳闷儿,难不成给老夫子送了套衣服?
包裹打开后,众人才看出原来内里包裹的是一刀纸张。
可千万不要小看这纸张,文人行书作画对纸张是很有讲究和要求的,所以上好的纸张同样也是价格不菲,此时面前的这刀纸便是如此。
那纸张展开后,迎光看去隐隐现出云霞山峦一般的图案,似有云中楼阁跃然纸上,看上去很是新奇别致,与众不同。
送纸的门生垂手而立,一言不发,好像是看了之前的两位,此时怕开口说错话。
白鼎公伸手轻轻地摸了摸面前的纸张,又凑近仔细看了看,手捋着胡须不住的点头。
“此乃水纹纸,又名‘花帘纸’,其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之美。
其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成纹理或图案,凸起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发亮而呈现于纸上;二为将雕有纹理、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的模子,用强力压在纸面上。
这样的纸张展于案上,还未落笔便已自成其美,实在是妙不可言。”
白鼎公同样将包裹推了回去,郑重地对面前的门生说道:“我等文人当心系天下,所作文章亦当为天下苍生而代言,不止要看到锦绣河山,也当看到荒山僻壤,贫穷苦难。
真正的锦绣文章不在乎是否写在如同锦绣一般的纸张上,而在乎于你写的是什么,拿回去吧!
好好的写文章。”
接下来的门生所送的都不过是一些名人书画一类的礼物,也都一样被退了回去,不过其中两位所送的礼品倒也是文人墨客通常所喜爱之物。
其中一人拿上来的是一只很小的木盒,打开后里面是锦缎做的软衬,盒中摆放着两锭墨锭。
“弟子愚钝,并不懂墨,只是听家父说此乃上好的贡墨,还是请老夫子品鉴吧!”
白鼎公看了一眼,又凑到近前闻了一下,说道:“此乃珪墨,用‘上烟’所制,其墨每松烟一斤,用珍珠三两、玉屑一两、龙脑一两和以生漆捣十万杵,故坚硬如石,能在水中三年不坏。
丰肌腻理,光泽如漆,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乃墨中上上之品。
不过,你还是将他拿回去吧!”
“既然此墨如此之好,老夫子为何要让弟子拿回去?留与老夫子书传世之作岂不更好?”
“百年之后,无君而有君之墨;千年之后,无君之墨而有君之名。
字能不能传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书之论是否能够传世。”
“弟子懂了,谢老夫子教诲。”
————————————
关于文房四宝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介绍,部分引自于网络。
百年之后,无君而有君之墨;千年之后,无君之墨而有君之名。
——改自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对徽州制墨大师程君房所制的“玄元灵气”
、“寥天一”
等墨的评价:“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