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破旧立新(第2页)
🎁美女直播二、商鞅其人
商鞅,约出生于公元前390年,是卫国君主的庶孙,姬姓,公孙氏,名鞅。
他年轻时就对刑名之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曾在魏国国相公叔痤的门下担任中庶子。
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但魏惠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发布招贤令,商鞅听闻后,带着魏国李悝所着的《法经》西入秦国。
商鞅到秦国后,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
他与秦孝公进行了三次深入的交谈。
第一次,商鞅以尧舜治国的“帝道”
游说秦孝公,秦孝公听后并不认同;第二次,商鞅以舜、商汤、文王、武王治国的“王道”
来游说,秦孝公仍不感兴趣;第三次,商鞅以“春秋五霸”
的治国之道来游说秦孝公,秦孝公听得十分入神。
此后,商鞅顺势以富国强兵之道游说秦孝公,秦孝公非常高兴,开始与他商议国事。
商鞅是法家思想的坚定拥护者和实践者。
他主张以法治国,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才能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秩序。
同时,商鞅也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他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旧的制度和法律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必须进行改革。
商鞅的思想和理念,与秦孝公的强国之志不谋而合。
秦孝公决定任用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改革。
商鞅也不负秦孝公的信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变法工作中,为秦国的富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三、变法的主要内容
1经济方面
-废井田,开阡陌(公元前350年左右):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实行的是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和庶民只能在井田上耕种。
这种土地制度严重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不利于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商鞅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这一举措,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发展。
例如,许多农民开始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使得秦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贯穿变法始终):商鞅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只有重视农业生产,才能保证国家的粮食供应和经济稳定。
因此,他制定了一系列鼓励耕织的政策,对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向国家贡献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他们的劳役;而对于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的人,则采取抑制的政策,加重他们的税收,限制他们的经营范围。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秦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统一度量衡(公元前350年左右):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度量衡制度混乱,不同地区的度量衡标准不一致,这给商业贸易和国家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商鞅统一了度量衡,制定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这一举措,不仅方便了商业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
2政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