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培养人才修改(第1页)
🎁美女直播第二天,崇祯元年六月十五。
送走朱大典、朱万武的船队后,朱万化找来老二朱万文。
朱万化说:“你来基地的时候,我就说过:我不会勉强你作不愿意做的事,前期是因为我的伤势需要复原,并且事情确实多了一些,派你到基地来是帮哥哥的忙。
现在我想问你:你有什么志向吗?想做些什么,我会尽力成全你。”
朱万文道:“大哥,经过这几个月,我已经习惯这里了,同时也喜欢这里的工作,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而且,都是很有用很实际的学问。
大哥还让我继续干吧。”
“你有志学习新的格物(科学)知识我很高兴,但是,有一些新的工作,我想你会更有兴趣。
我们的事业刚刚开始,什么最重要?是人才!
有了可用之人,方能完成可做之事。
你也看到了,我们基地可用之人太少了。
所以我想办学校,自己培养人才。
我们需要办三所学校,一所是为我们的军队培养人才的军事学校;第二所学校是培养管理地方的官员的,我们总会控制一些地方的政权,这就需要培养自己的官员;第三所是为我们的工厂培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技术工人的学校。
从现在起这三所学校都要慢慢的筹备起来,最紧急的,第一个要办的是技术学校,就叫做‘曙光技术学校’吧。
这个学校的学生分两种:一是目前在岗的工匠和管理人员,他们是边工作边学习。
另一种是特意招收的年轻学员,专职学习。
我大明朝的学子都是奔着科举去的,指望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所以我们学校所学的格物(科学)知识,并非科举之途,对他们没有吸引力。
但是也没有办法,人各有志嘛,总不能强人所难。
所以招来的学员大部分会是贫苦人家的子弟,甚至有想到这里混一顿饱饭的。
不管他们的目的如何,我们要立几条招收条件:第一是忠诚,这个不好判断,但可以要求有父母亲人在金华、浙江,要有邻里作保。
识字不多或者不识字,我们可以教他,所以第二要智力好,俗话说机灵一点。
第三是年青,十岁左右最好,最大不能超过20岁。
第四是身体好,没有病。”
“大哥,办学校我愿意,而且也比较在行,我一定努力。
问题是教师怎么找,这些知识都是新的,识字的、懂诗词歌赋的容易找,懂新知识的就难了。”
“所以我们要寻序渐进,首先要培养教师,我会陆续的写一些教材交给你,我本人也会去给这些教师上课。
工厂里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也要去给这些教师当老师。
教师先当学生,学会了再教学生,这样一步一步的就走上了正规。”
朱万化又说:“当然,也不是所有当代的读书人都如此迂腐,徐光启大人你听说过吗?”
“听说过,专长于格物,很有名的。”
徐光启(1562年—1633年),此时已是老年,寿数将尽。
他是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末科学家,数学家、农学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徐光启目前在京城任职,已经老迈,他有个弟子叫孙元化,在辽东袁崇焕帐下。
孙元化也是上海县人,他有三个儿子在家,长子名叫孙和鼎,应该和我们年龄相仿。
因此,你修书一封给孙和鼎,派人携带一个单筒千里镜(给孙元化用)和一块我们所炼钢的样品,派人前往相邀,若能应邀前来,定是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