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江上秀才忒轻狂(第1页)
🎁美女直播闽江东流,不舍昼夜,一晃已过十年。
时为嘉靖二十二年八月,正是秋高气爽、五谷待收季节,再过数日,福建省的乡试就要开始,江边官道上,一群来自闽西、闽北的生员正大汗淋漓地往省城方向赶路,也有走累了的在中途稍作休息,其中有人随眼往江面瞥了一眼,却见一艘大楼船顺流而下,船头踞着一个二十上下的生员,风姿飘逸,随着楼船破浪之声歌咏大唐诗篇,又见他左拥红右抱翠,怀中两个艳妓,身旁又有一对乐婢,一个抱瑟,一个举箫,以音乐和着那生员的节拍。
“世风日下啊!”
岸边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生员咬牙切齿恨恨地道。
“人老了就是酸!”
旁边两个青春正茂的年轻秀才取笑了那老生员一声,却对楼船上那青年大生羡慕:“人生就该如此啊!”
更有一般有志者暗下决心:“待我中了举人,这些就都有了!”
由于顺风顺水,那楼船又扯足了帆,因此去势甚快,不多时就到达福州城外,在码头上停靠,早有一帮轿夫等候在那里。
那倚红偎翠的生员从船上下来,跨入轿子中,四名轿夫健步如飞,直抬入城,来到城西尤溪会馆对面的三合馆门前。
这三合馆却是建在一起的三座宅子,中为博文馆,左为止戈馆,右为陶朱馆。
三座宅子都是前后三进,墙高院大,因为三座宅子合在一起,当地人口顺,就将之唤作三合馆。
久而久之,就连此馆主人也接受了这称呼。
这三合馆是由尤溪大族李家募资购置的产业。
博文馆修文,止戈馆讲武,除了招待往来骚人墨客、武学名家之外,也为本地的贫家少年免费提供教育——福州府十五岁以下的儿童只要能通过入学资质考试,不但读书免费,连吃住都包了。
至于陶朱馆,则只招待与李家有生意合作关系的商家。
这几年里,李家的不但生意越做越大,而且做的买卖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开头几年李家主要做手工制造,制成了铁具运到漳州卖给走私商出口。
南中国的生意圈里有句老话:无三天好生意。
这句话说的是中国人仿制能力太过强大,只要有人靠某类生意发家,他周围的人马上就开始仿制。
尤溪那边也一样,李家靠着做铁具赚了一笔之后,各类大小铁具作坊便跟风而起,也不管自己有没有李家那样的海外资源和运输能力,总之只要有一点产业的,都纷纷仿制李氏铁厂的产品,甚至挖李家的墙角抢铁匠。
于是李家便组织起一个尤溪铁业商会来,那些同乡道铁具老板一见都想:“来了,要出招了!
搞这个东西来打压我们了!”
不想由李家制定出来道规章倒也公平合理,不但没有打压新兴同行的意思,还无偿地为乡人提供了一些海外的市场消息,李家铁厂甚至停产了许多固有的铁具产品如铁锅、铁针等。
这简直就是在给同乡腾出市场份额嘛!
所以没多久连那些一开始对李家戒备很深的作坊也都陆续加入了这个商会——因为加入了有好处啊!
“李大树果然仁义!”
当时厚道一点的人想。
“这不是傻瓜么?”
刻薄一点道却不领情。
还有一类人,则认为李家那头小狐狸又在搞什么阴谋诡计。
相对来说,还是第三类人的想法靠谱一些,不过李家搞的不算阴谋,而是阳谋。
李家放弃了铁锅、铁针的生产后,便建立了“同利”
商号,在手工制造业上只保留了一部分高端产品且越做越精,而家族主要赢利的业务已不在这里了。
在北尤溪机兵团声威大震之后,李家便开始做起了物流。
怎么做物流呢?首先,李家与各地的联盟商家合作,先后在建阳、南平、闽清、福州、莆田、泉州、同安、月港等地修建了大大小小一共十九个陶朱馆,这陶朱馆前面是联盟商家的会所,是异地同盟者来到本地时的落脚点,是本地同盟者平日议事、聚会的地方,后面则修有仓库。
仓库分三部分:一是公共仓库,是给异地同盟者落脚时临时存放货物用的;二是本地同盟商家的私仓,本地有几户加盟商家,就有几个小私仓;第三就是同利商号的专用仓库。
陶朱馆的保安工作,由出身机兵团的雇佣保镖负责,与地方官府的关系,则由本地同盟者负责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