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天人三策(第3页)
🎁美女直播等五种德性合为“五常”
,并认为“三纲五常”
才是应该被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伦理秩序,不能改变。
董仲舒提出,只有在以纲常伦理教化百姓的基础上,再对为恶之人予以惩处,这样才能使得百姓人心向善,才能使得天下安宁。
这便是“外儒内法”
的理论基础。
三是建立太学、推行察举。
董仲舒认为“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也就是说平时不培养人才却想要寻求贤良,就好比不雕琢玉石却希望它有动人的色彩一样。
因此,建议汉武帝广兴太学,聘请高明的学者来教导培养天下士子,如此国家的人才便会源源不断。
董仲舒又指出,如今朝廷推行任子訾选制,年俸两千石的子弟可以出任郎官,进而被任命为郡守、县令,这些人虽然有权有钱,但却不一定贤明。
而且古时考核官吏,是根据做官是否称职来区别,而不以在任时间的长短作为标准,因此所有在职官员都竭尽能力施展才能和智慧,争取立功。
如今却只看资历而不看功劳,反而以官员在职的时间来决断,只要在职时间久了,就可以得以升官,如此清正廉洁的官员与道德败坏之人难以区分,真正的贤才反而难以得到重用。
董仲舒认为可以让各位诸侯、郡守和两千石以上官员,各自在他们管辖的官吏和百姓中挑选贤才,每年举荐两人,然后随侍皇帝身边,以此来观察大臣们的能力,如果举荐的人足够贤能,就给予推荐的官员奖赏;如果举荐的人不贤,就对推荐的官员加以惩处。
如此,诸侯、郡守和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就会尽心寻找贤才,天下贤才便可全部受到重用了。
自周朝礼乐制度走向崩溃以后,天下有识之士都在努力寻找新的思想理论方向,这才有了诸子百家的诞生,最终以法家为核心的秦国统一了天下,但秦国的迅速灭亡,却证明了法家更适合乱世,却并不适合治世。
直到汉朝立国,仍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占据主导地位,汉初采用“无为而治”
,固然是恢复秩序和经济的需要,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直到历经汉初近百年的交流融合,董仲舒才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其余诸家学说之所长,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理论思想。
实际上,董仲舒所提出的儒家思想,早已不同于先秦时期的孔孟儒家思想。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既通过君权神授理论来竭力为皇权的合法地位做出证明,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然而“天意”
的解释权却被儒生牢牢抓在手中,如此便又依托君权来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又通过仁德教化来让臣民尊崇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三纲五常”
这一伦理秩序,从而使得儒家思想广泛传播。
同时,又通过设立太学等官办学校的方式,来传播和宣扬儒家思想和道德礼仪,进而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成为帝王治国的主要方略。
这便是后世所说的“独尊儒术,废黜百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