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拜师4(第1页)
🎁美女直播“史候既是拜师,按理,我也应当教些本领。”
“为师教你《心经》《般若经》共有八部:《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
修持《心经》要在三个字上下功夫:“观”
、“行”
、“空”
。
观、行的结果不但是烦恼空,想要空烦恼的心也空掉,那个时候就是度一切苦厄。
观,有观照观察的意思。
观什么呢?观你的内心世界。
内心世界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对境生心。
对境不生心,对境不起念,那就没有烦恼了。
如何观照呢?观照、观察从字面上来讲,都属于认识范畴的概念。
能观是智,所观是境。
能观是智,包括器官的“眼耳鼻舌身意”
及其功能。
器官和功能佛教叫根与识,意根指的是四种心中的“肉团心”
。
现代科学是把意识的功能归结于大脑,是说认识的功能依托在肉团心上。
六识就是认识的能力。
认识的对象是六尘。
法有一部分是属于主观的。
六根、六尘、六识,三个六加在一起就是十八界。
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加上六根是十二处。
这十二个地方是意识能够产生和活动的地方,所以叫十二处。
在此基础上加上六识,就是十八界。
为什么叫界呢?六根、六尘和六识,每个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不会错乱。
比如说我们要喝水,水属色法,为味界,舌是属根身,是舌界。
在喝水的过程中,感受到水的清凉,不会产生火的感觉,这是舌识界。
味界、舌界、舌识界,各有界定。
喝水一定是用口来喝,不会用耳朵来喝,这也是有界定的。
意识认识外在的事物的时候,六根与六识各司其职,不会错乱,这叫做界。
有界定、界别、界限。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在《心经》里面叫做众生法。
一般都是从众生法开始修。
《心经》所讲最重要的是观五蕴,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是我们生命的总体,从物质到精神都表现在五法上面,是五法的聚合体。
怎么样观察到五蕴皆空呢?色法不会孤立的生起,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都是有条件的,不是孤立的,这是空的第一个含义。
空的第二个含义,色法也好,受想行识也好,都有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