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今宵别梦寒(第2页)
🎁美女直播想了想又说道:“我虽痴长宜业一岁,才华却远不及他,儿子实在惭愧。
宜业知道我明年要下场,不吝跟儿子说了很多行卷之事,并已允诺帮我向着作郎顾况大人行卷。
儿子想着,赶紧整理编卷,以备春考,一举中第,方不负父亲期望。”
江父前面听儿子说远不及沈顾行,心里原本还有些不舒服。
但越听越觉得心里有谱,便露出欣慰的笑容点头说:“如此甚好。”
唐朝科考有个潜规则,就是行卷成风。
所谓行卷,就是在开考前,考生们将所作的诗文编纂成册,献给主考官或者有名望的前辈大儒,希望他们看了自己的诗文后,能够在他们的圈层中广为推荐,以此获得才名。
获得的推荐越多才名也会越大,那么科考的通过率就会增加。
因为唐朝的科举考试是不糊名的,考官判卷的时候能够看到考生的名字。
如果一个考生的文学水平在知识分子中已经获得广泛认同和赞誉,那么考官判分时就会更加慎重,从而更容易获得高分。
后人评价唐朝的行卷是“伯乐一顾,价增三倍”
,行卷的重要性可见一二。
后来千古吟唱并成为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白居易的行卷诗,那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脍炙人口,传唱千年。
还有那“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的诗句,后人都以为是闺阁情诗,但其实也是一个叫朱庆馀的行卷诗。
一个白居易一个朱庆馀,都是行卷成功的代表人物,他们成功的行卷,为后来登科及第铺平了道路,扫除了障碍。
所以,沈顾行已行卷过一遍了,行卷的门路和诀窍已了然于胸。
另外,以沈家在长安的名望和地位,由他作为江佐的引荐人,更容易成功一些。
否则,以江佐的白衣身份,怕是连京城那些老大人的侧门,也是进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