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 90 章(第1页)
🎁美女直播耿精忠不敢把造反的意思表现的太明显,三藩之中另外两家都只想借这个机会扩大自身实力,没有一个是真想造反的。
平南王尚可喜在广东逍遥自在,平南王府把持沿海一带所有贸易,天天坐在家里都有真金白银从天上掉下来。
朝廷对他们在封地的作为睁只眼闭只眼,尚可喜乐得在南边当他的土皇帝。
平西王吴三桂之前对前明遗脉赶尽杀绝,如今若是再叛清,名声那才叫一个臭不可闻。
人年纪越大越拎不清,让那家伙主动作乱可能性极小,除非朝廷逼他造反。
小皇帝年轻气盛,亲政之后肯定想大展拳脚,耿精忠想的很好,吴三桂和尚可喜想借他这边的东风问朝廷要东西,朝廷那边小皇帝肯定无法容忍,气头上来了甚至可能直接下令削藩。
削藩不是一句话说说那么简单,吴三桂和尚可喜在封地当了那么多年的土皇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手里的权利让出去。
本来是借口防备动乱向朝廷讨要军饷粮草,到时朝廷硬气起来,弄巧成拙他们也得把这个反给造了。
尚可喜和他儿子尚之信关系不好,只要吴三桂一反,他这边立刻起兵响应,到时候就算尚可喜不想掺和进来,尚之信也不会放着这个好机会不动弹。
按照耿精忠的计划,小皇帝不应该那么沉得住气。
以他对朝廷那位小皇帝的了解,那不是个沉得住气的人,反而有点想一出是一出。
皇帝亲自插手让底下人建厂子赚钱已经很不像话,结果人家不光建了一处,京城这边赚钱,甚至在各省都挑选合适的地方建新厂。
堂堂皇帝行商贾之事,果然是关外不开化的蛮夷,入关了也学不会什么叫上下尊卑。
小皇帝什么事情都想插一手,亲政之后正是急需立威的时候,吴三桂和尚可喜这时候凑上去狮子大开口,小皇帝肯定受不了这委屈。
一来二去,那两个家伙被赶鸭子上架,南边想不乱都难。
他们几家异姓王都留了质子在京城不假,但是做大事哪能没有牺牲,他们会记着那些族人为他们的大业作出的贡献。
被扣在京城的是吴三桂和尚可喜的儿子,他们耿王府留在京城的是他弟弟,儿子尚且能舍弃,何况弟弟
耿精忠已经想到南边乱起来后他们几家留在京城的质子会是什么下场,万万没想到,小皇帝不光能沉得住气,还能反过来将他一军。
吴三桂和尚可喜胃口大开问朝廷要东西,小皇帝不说给,也没说不给,而是派了几个能说会道的年轻人去云南和广东对那两个老东西说之以情晓之以理。
也不知道朝廷哪儿找来的鬼才,那几个年轻人不光能说会道,还不要脸,到地方见了吴三桂和尚可喜后抱着他们的大腿就开始哭。
哭朝廷穷、没钱,哭大清走到现在不容易,哭几位王爷劳苦功高,得知皇帝的处境如此艰难后肯定不会再难为朝廷。
哭完之后也不是说不给粮草军饷,就是朝廷现在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京城那边勒紧裤腰带也拿不出来那么多,王爷要一百万,他们凑出来十万送过来,王爷凑活凑活得了。
别说什么从苏湖一带调粮过来,以前没这规矩,苏湖一带的税收已经很重,再多收税那边的百姓肯定不愿意。
哭庙案还没过去几年,当年杀了那么多人才把事情平息下去,两位王爷不应该忘那么快,要是把钱都送到云南、广东这边来,朝廷的八旗大军怎么办
两位王爷在大清建国的时候劳苦功高,那都是吃过苦立下大功劳的英雄人物。
如今正是艰难的时候,正是两位王爷和朝廷一条心共克时艰的时候,现在日子过的苦些不算什么,先苦后甜才是真的甜。
等朝廷解决了这边那边的乱子,到时候两位王爷还不是要什么就有什么
天底下的异姓王不多,亲王还不算到顶,没准儿过两年皇上施恩,王爷们的亲王就摇身一变成了铁帽子王了。
那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天大喜事儿,两位王爷可不能把送上门来的好处往外推。
耿精忠不知道那些人具体怎么游说吴三桂和尚可喜的,但是不用脑子也能想个大差不差。
说客的嘴那是骗人的鬼,那些人嘴里能有半句实话都是多的,许下的好处也就能听听,到时候让他们兑现他们肯定找理由装没听见。
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摸爬滚打一路闯上来的谁会相信说客的那张嘴
耿精忠想不明白吴三桂和尚可喜为什么能那么好忽悠,怎么说也是起起落落大半辈子的人,被几个年轻人掉点眼泪就忽悠过去,他们怎么有脸出门见人
然而,不管他在靖南王府摔了多少茶具,平西王府和平南王府在收到朝廷送来的粮草军饷后都偃旗息鼓了。
虽然比他们要的少的多的多,但是朝廷愿意给,就说明还是把他们放在心上,舍不得把他们往外推。